公司新闻
真空回流焊作为一种先进的焊接技术,在多个方面发挥关键作用:
防止焊点氧化,确保焊接牢固可靠,提升整体焊接质量
利用真空压强差排出熔融焊料中的气泡,显著降低空洞率(可降至10%以下,优化条件下达3%-5%),提高焊点致密度和纯度
改善焊点的导电导热性能、机械强度、密封性及耐压性,从而增强器件可靠性
减少焊接缺陷(如气孔或杂质),避免对芯片和基板的损伤,提高产品良率
实现无助焊剂焊接,降低环境污染和环保成本
通过精确温度控制(如红外均匀加热)减少热应力,确保焊料均匀熔融并避免过热问题
操作简便易学,提升生产效率并适应多元化应用场景(如片状电容、电感等高密度封装)
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、军工电子、医疗设备、汽车电子等高可靠性领域,满足严苛质量需求
新闻中心 / 公司新闻 / 2025-07-22 09:35:35回流焊接时间是决定焊点可靠性的关键参数,直接影响焊料熔化程度、冶金结合质量及缺陷发生率。以下基于核心温区流程(预热→保温→回流→冷却)分析其具体影响机制:
一、时间过短的影响
焊料未完全熔化:时间不足导致锡膏液化不充分,形成冷焊点(表面粗糙、内部疏松),焊点强度下降 60% 以上。
润湿不良:焊料无法充分润湿焊盘(润湿角 >90°),引发虚焊或脱焊,电气连接不可靠。
残留气体未排出:溶剂和水分蒸发不彻底,焊点内部易形成气泡或空洞,降低机械强度。
二、时间过长的影响
焊点氧化与变色:过度暴露于高温下,焊料表面氧化加剧,导致焊点失去光泽、变脆,甚至脱落。
金属间化合物(IMC)过厚:IMC 层厚度超过 5μm 后趋于稳定,但过厚会使焊点脆性增加,剪切强度显著降低。
元件热损伤:敏感元器件(如陶瓷电容)可能因热应力开裂,或因助焊剂过度挥发残留腐蚀性物质。
核心原则:时间需匹配焊膏类型(无铅峰值≥217℃)和 PCB 层数,动态调整温区比例减少温差应力。
三、综合优化策略
温区协同:预热区升温速率≤3℃/秒,确保溶剂均匀挥发;保温区恒温 60-120 秒以清除氧化物。
缺陷预防:避免多次过炉(最多 2 次),维修时热风枪温度<300°C 且时间
新闻中心 / 公司新闻 / 2025-07-23 09:39:29回流焊接工艺是电子制造中表面贴装技术(SMT)的核心环节,通过加热熔化预先涂布在PCB焊盘上的焊锡膏,实现电子元器件引脚与焊盘的机械和电气连接。
一、工作原理
四阶段温度控制
升温区:PCB进入后,焊膏溶剂挥发,助焊剂激活并润湿焊盘/引脚,隔离氧气。
保温区:PCB均匀预热(约150–180℃),避免后续高温冲击导致变形。
焊接区:温度骤升至焊膏熔点(无铅焊料约217℃),液态锡润湿焊盘与引脚,形成可靠焊点。
冷却区:焊点快速凝固固化,完成连接。
热传递方式
依靠热风循环加热(主流),或红外辐射辅助,确保温度均匀性。
二、技术优势
高精度:局部加热避免热敏感元件(如BGA)损伤。
低缺陷率:自动化控制减少桥连、立碑等缺陷。
兼容性:支持无铅焊料、微型元件高密度贴装。
效率与成本:批量生产降低单件成本,良率可达99.9%。
三、进阶技术演进
氮气回流焊:充入氮气降低氧含量,减少氧化,提升焊点润湿性。
真空回流焊:消除97%气泡,空洞率。
新闻中心 / 公司新闻 / 2025-07-23 09:52:19SMT下板机(也称收板机或卸板机)是SMT生产线末端的关键设备,负责完成贴装焊接后的PCB(印刷电路板)自动卸载、分类及流转。其核心工作原理可概括为以下机制:
工作原理详解
PCB接收与定位
完成回流焊的PCB通过传送轨道进入下板机,轨道边缘的导向装置或定位销确保PCB精确停靠在预设工位。传感器实时检测PCB到位信号,触发后续操作。
NG/OK分拣系统
结合在线检测设备(如AOI或X-RAY)的判定结果:
合格板(OK板):由机械臂或推杆平稳转移至收板架或流出轨道,进入包装环节。
不合格板(NG板):通过气缸驱动分拣机构(如翻转臂或滑道)将其导向返修工位或隔离区域,实现自动分流。
倍速链传输技术
主流设备采用双链条差速倍速链系统:
传输链条由驱动链(快链)与承载链(慢链)嵌套组成,通过速度差实现PCB的平稳移载,避免表面元器件因急停急启受损。
同步带或滚轮辅助定位,确保PCB无偏移传输。
智能化控制中枢
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接收传感器信号(如光电开关、压力感应器),协调机械臂、分拣模块、报警装置联动。
人机界面支持设置分拣规则、存储容量及故障诊断参数。
关键组件功能
应用价值
效率提升:替代人工分拣,单板处理速度可达3~5秒,产能提升30%以上。
品质保障:避免人手接触导致的静电损伤与污染,降低二次不良率。
产线集成:通过MES系统对接生产数据,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。
新闻中心 / 公司新闻 / 2025-07-24 15:35:48Smt线路板上料机参数设置与调整的核心步骤及要点:
一、基础参数设置流程
板料规格匹配
调整定位装置与夹爪行程,精确匹配PCB板的长度、宽度及厚度(典型兼容范围:50×50mm ~ 625×510mm,板厚0.6-4.0mm)。
设置升降步距(10/20/30/40mm多档可选),确保料框内PCB逐层顶升高度准确。
传输节奏同步
通过触摸屏设定传送速度(0~10板/分钟),需与下游SMT贴片机或冲床节拍匹配。
调节推板气缸动作间隔,避免堆叠卡板(单次处理时间≤3.5秒为优。
设备联动配置
启用SMEMA接口协议,通过四芯信号线同步上下游设备启停信号。
在控制面板切换至“联动模式”,验证上料机与冲床/贴片机的信号响应延迟(需≤0.5秒)。
二、关键参数校准方法
定位精度校准:
使用中心拍板机构自动校正PCB位置,通过限位块微调对角偏移(精度±0.1mm)。
测试推板气缸泄压功能:在触摸屏降低气压至0.3Mpa,观察PCB是否因推力不足偏移 。
安全阈值设定:
过载保护值:根据设备最大负载(如260kg),在PLC中设定电流阈值触发停机 。
紧急停机响应:测试急停按钮与声光报警模块的联动时效(需≤0.2秒)。
此处插入图片组件,展示控制面板参数界面及定位机构示意图
三、故障调试与维护
常见问题处理
板料偏移:检查光电开关灵敏度(欧姆龙传感器),清洁感应镜头并重新校准零点。
升降卡顿:排查滚珠丝杆润滑状态,添加专用润滑油并重启升降电机。
周期性维护
每日清理吸盘/夹爪残留锡渣,每月检查气缸密封圈磨损。
每季度校准称重传感器(HBM模块),避免负载计量误差导致过载失效。
新闻中心 / 公司新闻 / 2025-07-24 15:52:08